腎臟健康篩檢篇》誰是早期腎病候選人?

「我又沒有哪裡不舒服,為什麼醫生要叫我來看腎臟科?事情都忙不完……」

52歲的李先生,最近3個月發現尿裡出現了泡泡及異常沈積物,到醫院檢查發現已達到慢性腎病的3a期,屬於紅色警戒,幸好篩檢敲響了警鐘,讓他有機會在腎臟嚴重受損前,及時喊卡。

誰是高危險群?

「慢性腎病不會突然發生,只是平常沒有表現出來而已,」台灣腎臟醫學會慢性病防治整合委員會主委邱怡文破除迷思說,腎臟病如同多數慢性病,平常沒有什明顯症狀,一旦打破沉默讓人透過水腫等症狀發現它的存在時,往往已經到了晚期。

甚且,有些人屬於慢性腎病的高危險族群,也就是說,慢性腎病比較容易找上這些人,像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血管疾病、家族病史、高血脂、草藥使用者、急性腎損傷病史、老年人、過重、肥胖或代謝症候群、長期使用止痛藥、吸菸、生活形態、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病患,更應該定期接受篩檢。
腎臟醫學會建議,像

  • 糖尿病人、65歲以上的人,至少每一年做一次腎功能檢查。

  • 高血壓的人,確診時會先做一次腎功能檢查,之後每一到三年檢查一次

  • 有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、家族病史(血親有腎病及洗腎的人),每三年追蹤檢查一次

「患者對腎臟病沒有aware(覺察),」台灣家庭醫學會常務理事林名男觀察,民眾會留意血壓、血脂及血糖狀況,卻不大會問腎功能檢查結果,「其實三高中的任何一高,都會讓腎臟惡化得更快,」林名男說,因此醫生會很留意三高患者的腎臟狀況,是否已進入慢性腎病的分期,如果是,醫生在開立藥物時,會選擇能保護腎臟的降血壓或血糖藥物。而必須開立止痛藥物時,也能小心避開可能造成腎臟傷害的止痛藥物,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(NSAIDs)。

台灣家庭醫學會常務理事 林名男 醫師

林名男醫師的愛腎小叮嚀—

以預防醫學角度來說,篩檢已是次級預防,最好的腎病預防是從「源頭做起」,減少危害腎功能的因素,像戒菸、不吃來路不明的藥物、不隨便使用止痛藥、維持體重以及控制三高等,這些都能讓你的腎臟功能,維持得比較久。

慢性腎病的人,請謹慎使用止痛藥物

NSAIDs藥物常用來緩解骨關節及肌肉韌帶的發炎,但會造成腎絲球過濾率(eGFR )降低,並可能誘發腎小管壞死或間質性發炎,影響腎功能。2017年刊登在《腎臟醫學期刊(BMC Nephrology)》的分析指出,使用任何一種NSAIDs藥物,在一般族群產生急性腎損傷的風險,相較於未使用者增加1.73倍,而慢性腎臟病的人則提高1.63倍,因此像慢性腎病且合併有慢性疼痛的人,要特別謹慎選擇止痛藥。林名男也提醒,「連續服用止痛藥3個月以上」的人,至少每年做一次腎功能檢查,比較安心。

驗血+驗尿,揪出腎功能異常

腎功能篩檢很難嗎?需要花很多錢嗎?答案是篩檢很容易做,而且常常是免費。
檢測腎臟功能,驗尿及抽血便能得知。「應該排的要排掉,不應該排掉的要留下,」邱怡文解釋,驗尿可以檢測腎臟去蕪存菁的過濾功能,抽血則能驗證腎臟排出毒素的效果,抽血驗尿雙劍合璧,便可了解腎臟功能,若有異常也可推算出慢性腎臟病的期數。

蛋白尿是監測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。正常的尿液中含有少量蛋白質,如果蛋白質含量偏高,就是蛋白尿。簡易採檢方法是留取單次尿液,並利用試紙檢測出尿中蛋白質狀況:(-)表示沒有蛋白尿,(+)表示輕微。(+)數愈多表示蛋白尿愈嚴重。不過,試紙驗的是尿中蛋白尿濃度而非總量,也無法得知一天的蛋白質排出量,而且受試者水喝的太少或太多,尿液過於濃縮或稀釋,可能造成誤判。

邱怡文指出,為了校正試紙可能產生的誤差,得到更精確的數據,當尿液中出現(+)時,會進一步檢測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的比值(UACR),或是尿液全蛋白與肌酸酐的比值(UPCR)。方法是收集清晨的第一泡尿,直接量測尿中的全白蛋白或白蛋白含量以及肌酸酐數值,當UACR大於30mg/g,或UPCR超過150mg/g,則代表有蛋白尿。

研究發現,以20年後會洗腎來看,比起沒有蛋白尿的人,出現輕微蛋白尿的人影響不大,但嚴重蛋白尿(如(+++)以上)的人,每1000人中就有160個,約等於每5位就有1位,在20年後會洗腎,比例相當高。

「如果eGFR大於60,又沒有蛋白尿,表示腎功能『九成以上正常。』」邱怡文說。

台灣腎臟醫學會慢性病防治整合委員會主委 邱怡文 醫師

邱怡文醫師的愛腎小叮嚀—

早期的腎病防治,必須仰賴篩檢。在各科醫師共同協助幫忙下,大家一起來關注,把慢性腎病的篩檢照顧更提前、做得更全面,進而延緩患者進入洗腎的時間,不但能延長壽命,並能大幅減少醫療支出。

不要錯過免費的腎臟病篩檢

你可能不知道,台灣人從小到大經歷了不少國家付費的腎臟功能篩檢:像國小、國中、高中到大學,當兵入伍、就職、勞工健檢及成人健檢,都包括了腎功能檢驗,可惜多數人並未留意追蹤腎功能檢查結果rrr,平白浪費了免費檢測的美意。「約莫僅有三成的人會去做成人健檢,」林名男鼓勵民眾把握機會、定期篩檢。

邱怡文也提醒,無論醫生或慢性腎病的人,都要特別留意以下狀況:當 eGFR小於60 ml/min/1.73m2、或尿蛋白呈現陽性反應時,務必找醫師諮詢。特別當 eGFR小於45 ml/min/1.73m2、尿蛋白量持續大於每天1 g,亦或eGFR下降太快或蛋白尿變化過大時,請進一步尋求腎臟科醫師協助,延遲腎臟功能惡化。另外,像年輕人出現血尿或蛋白尿時,也要儘速至腎臟科求診,以免延誤治療時機。

 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85855